千万不要长期待在家里

很多人都有一个问题,就是不想社交。

宁愿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也不愿意去面对外界的喧嚣。

觉得活着好累,和人打交道好累。

这很正常,压力太大,社会现状本来也是如此。

但这种逃避,实际上是在自我设限,是在放弃成长的机会。

1、自我囚禁的真相

长期待在家里,不仅赚不到钱,而且眼界和格局也会越来越小。

说白了,就是在自我囚禁。

用四壁围成了一个无形的牢笼,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。

每天早上醒来,面对的是同一片天花板,同一张床,同一个房间。

世界被压缩在了这个狭小的空间里。

生活就像是一部重复播放的黑白电影,没有新的色彩,没有新的剧情。

逃避社交不是解脱,反而应该要主动拥抱。

为什么这么说?大家都知道,我经常会出去学习。每次出发去任何一个城市,哪怕已经累成狗了,但只要在那个城市有认识的朋友,我都会尽量抽时间约一下他们。吃一顿简单的饭也好,喝一杯咖啡也罢,又或者是找个烧烤摊撸点小串喝点小酒。原因很简单,以前我非常社恐非常内向。但后来发现那又怎么样,生活根本就不会因为你的害怕和迷茫而给你让路。

出去外面打个电话,约个饭局,不单单是让你去叙个旧,更是一次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对接。

你可能会发现,他们手里正好握着你需要的资源,或者你最近烦躁的问题,恰好他们能提供解决方案。

只有主动出击,主动贴近自己的人际关系,通过他们获得更多的生活资讯和行业动态。

才能让自己在事业上更加敏锐,抓住那些别人可能看不到的机会。

每一次的相聚,都是一次视野的拓展,一次人脉的积累,一次生活的享受。

2、认知功能受限

认知功能是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,包括注意力、记忆力、语言能力、感知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。

比如记住一些事情,解决一些问题,或者和别人聊天什么的。

如果你整天就待在家里,不出去见人,也不去接触新鲜事物,大脑就会变得迟钝。

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,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,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。

那些经常参与社交活动的人,认知衰退的速度明显要慢于那些不经常参加活动的人。

出去走走,看看不同的东西,自己这盏灯就会变得更亮,更容易集中注意力。

说到底,还是为了赚钱。

回到文章的第一句话,如果你什么都不缺了,对这个社会和这些人脉也都无所谓的话。

那就随自己的心意来,怎么高兴怎么活。

没必要非得逼着自己出去应酬,强迫自己去迎合别人或是参加那些并不享受的社交活动,做一些让自己不痛快的事。

活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舒适和满足的生活方式。

你可以选择逃避现实,但现实不会因此而改变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47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