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
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
而食养是一切养生的源泉
那么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呢?
今天就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唠叨唠叨
营养合理
早餐好,午餐饱,晚餐少。早上,胃处于相对空虚的状态,此时阳气渐旺,脾胃需要补充丰富的营养化生气血供养全身。
![图片[1]_吃对就是养生!餐桌上的健康小常识,建议收藏_轻养有术](https://www.dqmz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9/17-enGuyX.webp)
中午,阳气正旺,活动较频繁剧烈,消耗较多,对食物的需求较多,脾胃阳气将借助外界阳气增长,此时需要补充充足的食物。
晚上,脾胃阳气减弱,脾胃运化力渐弱,活动较少,故宜少食。
定时、适量饮食
进食时间与食物在胃中停留和传递的时间有关,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,有规律地进食,可以保证消化、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,脾胃协调配合,肠胃虚实交替。若饮食过量,势必加重胃肠负担。
饮食过少,则脾胃气血化生乏源;饮食不规律,则脾胃运化失常。《素问·痹论》曰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也指出: “食欲少而数, 不欲顿而多。”
因时施膳
春季,万物始动,饮食不能过温也不能过淡,应选择平淡清补的食物,如:蛋类、山药、萝卜等。
夏季,炎热多雨,人体水分蒸发过多,津液耗伤,消化功能减弱,加之贪食凉食,易引起消化不良,应选择清热生津、易于消化的食物,如:鱼类、粥类、蔬菜等。
秋季,万物收敛,渐凉而干燥,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的食物,如:蛋类,蜂蜜、百合等。
![图片[2]_吃对就是养生!餐桌上的健康小常识,建议收藏_轻养有术](https://www.dqmz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9/17-PtiKHx.webp)
冬季,万物伏藏,适宜温补以增强御寒能力,如:牛、羊、鸡类等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也提到: “用寒远寒,用凉远凉,用温远温,用热远热,食宜同法,有假者反常,反是者病,所谓时也”。意思是寒凉的季节少用寒凉的食物,温热的季节少用温热的食物,如违背了这一规律,身体可能就会生病。
因地施膳
中国有句俗语说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我国地域广阔,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不同。人们的饮食习惯、体质也各有不同。
例如:东南地区潮湿温暖,则宜食清淡、易于除湿的食物;而西北地区高寒干燥,宜食高热,易于散寒、生津、润燥的食物。
因人施膳
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采用不同的饮食方法。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,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。”
儿童身体娇弱,应选用易于消化,健脾开胃的食物。
老人气血阴阳渐趋衰弱,身体各部位机能低下,应多食温热熟软的食物,慎用寒凉、不宜消化的食物。
全面膳食
饮食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,荤素搭配、不偏食、不挑食。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。
![图片[3]_吃对就是养生!餐桌上的健康小常识,建议收藏_轻养有术](https://www.dqmz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9/17-xIjbQm.webp)
在中医药食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,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提出膳食配伍原则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精益气。”因此,全面均衡的膳食是养生的关键,我们应该注重各种类型食物的补充。
最后,让我们一起从日常饮食开始养生保健、增强体质、提高免疫力、养足精气神、保持健康活力迎接美好的每一天吧!